如何免疫詐騙?超聚變與中科聚信打造金融反詐利器
發布時間:
2023-04-29
“你的賬戶涉嫌洗錢,檢察機關要對你的賬戶資金進行審查,需要必須將存款存到指定‘安全賬戶’上”;“你被我們公司選中,獲得一個投資小,回報高的理財產品,我們承諾收益率不低于10%”;“你的征信有不良記錄,我們可以幫忙消除, 需要你向賬戶轉賬10萬元”……
這樣的詐騙話術你或身邊的朋友親身經歷過,或者在媒體報道中經常聽到。近年來,基于電話、網絡等方式的金融詐騙套路層出不窮,讓人防不勝防。有人感慨地表示:“年年都上當,當當不一樣。”
作為普通人的我們,如何才能識別層出不窮的詐騙行為,從而避免掉進詐騙的坑?金融行業能不能實時、準確識別這些欺詐行為,幫助普通人減少損失?這或許是所有人都非常地關心的問題。
2022年12月1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》正式施行,金融行業正攜手科技行業落實聯防聯控主體責任,在為此積極行動。4月25日,在2023中國國際金融展上,超聚變舉行了以“智金融,算未來”為主題的金融行業生態伙伴解決方案發布會,發布最新的聯合解決方案。其中,超聚變和中科聚信打造的“耦合數據共振神經元”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,可謂是解決金融欺詐的重要利器。
金融詐騙如“劇本殺”,讓普通人防不勝防。我們好奇,此次發布的“耦合數據共振神經元”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在破解金融詐騙時有何特殊能力?如何發揮強大算力優勢實現?取得了哪些戰果?
01
不斷上演的“劇本殺”,
布滿挑戰的反詐之路
隨著數字技術發展,金融詐騙手段五花八門。犯罪分子精心設計的金融“劇本殺”,讓普通人防不勝防,一不留神墜入詐騙陷阱,辛苦積累的財富瞬間蒸發。僅是司法審結和公安破案數據顯示:據最高人民法院給出的數據,2017至2021年,全國法院受理金融犯罪一審刑事案件分別為22883件、20142件、21219件、21577件、22456件。據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數據,2022年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6.4萬起,同比上升5%。電信網絡詐騙的預警勸阻機制是打擊電詐的重要手段,2022年,全國公安機關累計推送預警指令2.4億條。
2022年,中國各地檢察機關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,全年共起訴金融詐騙、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.9萬人。
為此,國家高度重視金融詐騙治理。2021年4月,國家領導人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,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統籌發展和安全,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和金融、通信、互聯網等行業監管主體責任。
2022年12月,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編寫的《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〉釋義與適用》正式發行。工信部領導提出,全面構建信息通信行業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新格局,要堅持源頭治理,提升反詐工作質效。
遵照法律規定,金融機構在治理中需承擔聯防聯控通訊信息網絡詐騙的主體責任。金融機構應提高金融機構反詐水平、加固技術防火墻。
但金融機構在治理金融詐騙中,依然面臨諸多挑戰。
首先,金融詐騙難識別。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指出,金融詐騙“網絡化”特點顯著,作案手段多變、智能化、高科技化、隱匿性強,導致金融詐騙犯罪難識別。
其次,相關制度不規范。目前,金融科技公司不再只涉及單一的業務,而廣泛涉獵金融的各個領域,進行混業經營。這需要金融行業制定覆蓋全行業、全業務、全流程統一監管新模式。
再次,海量數據處理成難題。隨著大數據技術在金融欺詐識別與風險管控方面運用,業界需要分析大量的交易數據。這對金融機構數據處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戰——傳統IT系統的計算能力不足。
最后,資金追回難度大。部分金融機構雖已建立初步的大數據風控系統,但存在對渠道業務、交易場景接入不足,風險場景覆蓋缺失等問題,使得反欺詐聯防聯控體系,無法實現事前、事中和事后風險覆蓋。
這導致金融行業對欺詐行為難以快速響應,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。最終導致老百姓被詐騙的資金難以被追回。
02
軟硬件協同,
端到端守護金融行業安全
在清楚金融詐騙呈現的新特征以及面臨的挑戰后,大家一定迫切想知道如何應對金融詐騙。正所謂,你有張良計,我有過墻梯。反欺詐聯也需要借助數字新技術。
在此次金融展上,筆者從超聚變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張志強分享的觀點了解到,金融行業一直走在數智化的前列,正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潛能,布局人工智能系統化布局,選擇云計算、分布式架構成為基礎支撐等。
同樣,目前金融行業防通訊信息網絡詐騙系統,也在走向數智會,業界通過聯合創新,打造軟、硬結合的多維數字化智能方案,以提升數據存儲、分析、調用,以及保障智能反欺詐運營平臺高效、穩定地運行。
基于上述的分析,我們再將目光轉向超聚變和中科聚信打造的“耦合數據共振神經元”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。從該方案架構等方面看,其是否具備應對挑戰的能力。
首先,該解決方案擁有雙生態可信計算服務器。超聚變服務器性能領先。據悉,超聚變FusionServer服務器是國內首批獲得權威機構頒發,“服務器基板管理控制器(BMC)”和“計算機基本輸入輸出系統(BIOS)”測評證書產品。
其次,該解決方案基于FusionOS操作系統,以及FusionDB數據庫等軟件加持,性能更出眾。超聚變FusionOS服務器操作系統,針對企業級服務器打造的操作系統軟件,可滿足多樣性算力需求。據悉,最新的FusionOS23版本,可支持x86、ARM等多樣性算力,兼容國際及國內主流服務器,可充分發揮軟硬協同優勢。
最后,該解決方案在協議方面采用MPC協議,更適應金融行業。據悉,多方安全計算(MPC)作為一種為數據安全融合而生的技術,可滿足金融行業對數據安全共享與融合應用的需求。
從以上介紹我們不難發現,超聚變和中科聚信打造的“耦合數據共振神經元”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,基于超聚變服務器硬件優勢,以及操作系統、數據庫、解決方案、協議等軟件實力,實現了端到端全棧式設計,不僅符合防電信網絡詐騙聯合創新趨勢,相比于組裝式解決方案,更能讓軟硬件性能發揮得更出色。
正如超聚變算力基礎設施領域總裁唐啟明所講:“軟硬一體協同在客戶界面提供了最高速最高效的方案,同時解決客戶聯系的問題。”
對此次聯合創新,中科聚信信息技術(北京)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馬占軍告訴筆者,中科聚信是與超聚變公司深度融合性的合作伙伴。雙方強強聯合,推出面向金融機構智能化、數字化的聯合整體的解決方案。此次雙方推出的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,填補金融機構圍繞電信網絡詐騙的應用空白,是軟硬一體的、基于大數據算力和多種算法的一種完整的解決方案。該方案能夠更加精準有效地保護金融機構的客戶,防范電信網絡詐騙。
03
四大優勢破解金融反詐挑戰
此時,大家一定很好奇,基于軟硬件協同的“耦合數據共振神經元”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,在破解金融反詐挑戰時擁有怎樣的優勢?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,去了解該解決方案擁有的四大優勢。
優勢一:多維度數據聚合
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基于多維行業數據,通過多方安全計算進行聚合分析;基于同態加密技術,可在加密狀態下完成計算任務,實即可保護數據隱私,又可全面識別金融欺詐行為。
優勢二:關聯神經元模型
針對金融反詐場景,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采用多層神經元和權重連接,可對復雜數據進行快速處理。同時,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采用分層檢測策略,通過基礎檢測,以及高級檢測,快速、準確發現欺詐線索或模式,從而提高反詐及時性和有效性,最終實現在最短時間對詐騙行為做出響應和防范。
優勢三:全鏈條閉環共振
針對受害者及時發現詐騙行為,但資金已匯出、追回難的狀況,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能夠實現實時信號共振、及時精準觸達、多維信息對稱、快速改變資金流向等全鏈條閉環。在筆者看來,全鏈條閉環不僅可實現對欺詐行為的及時預警,并可采取相應措施,最大限度減少受害者經濟損失。
優勢四:更穩定、性能更高
再強大的解決方案或系統,如果在關鍵時刻掉鏈子,便無法發揮其作用。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基于智能一體機搭建與部署,不僅可在分布式千萬IOPS高吞吐模式與單點All In One模式之間靈活切換,更可靈活增配計算、存儲加速組件,滿足對高速處理、大數據量的要求。
此外,反欺詐聯合解決方案具有自愈技術和故障診斷功能,確保系統的穩定性。
筆者觀察:
創新來源深入洞察,更來自技術積累
想要在一個行業領域推出符合需求,并能解決行業痛點的產品或方案并非易事。超聚變如何做到?
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,一方面,來自超聚變對金融行業的深入洞察。如唐啟明所講,超聚變一直將金融行業當做頭部行業拓展,將金融行業的需求及遇到的問題,視為自己最核心的使命。
從超聚變與金融行業伙伴的合作案例中,我們更能清晰感受到這份洞察力。比如,超聚變攜手興業銀行、廈門大學,圍繞隱私計算在金融領域應用展開探索,共同打造智慧金融隱私計算平臺,實現隱私計算在興業銀行信用卡領域的中心成功試點實踐。
另一方面,則來自在服務器、算力、操作系統方面的技術優勢。在服務器方面,超聚變FusionServer系列服務器已獲得全球首個金融支付行業數據權威安全認證。另據Gartner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份額報告,超聚變在中國服務器市場份額已躍居前兩位。
在算力方面,超聚變是全球領先的算力基礎設施與算力服務提供商。正如北京沖量在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產品總監王鵬達所講:“在服務器以及算力市場,超聚變產品的性能比較成熟,是國內市場中的佼佼者。”
在專利、研發能力方面,超聚變已在全球設立11個研發中心和9大核心實驗室,公司擁有專利或專利申請2000多件,其中發明專利1337件。
在操作系統方面,去年12月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公布“ICT中國(2022)案例征集與發布”年度評選活動中,超聚變申報的“FusionOS替換CentOS操作系統實踐”獲得ICT中國2022案例——創新應用類二等獎。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。超聚變基于對金融行業洞察力,以及深厚的技術積累,推動金融數字化加速發展!